首页

女王调教直播都有哪些平台

时间:2025-05-25 07:10:23 作者:中老边境磨整村: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交融创新 浏览量:94323

  中新网云南西双版纳5月24日电 题:中老边境磨整村: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交融创新

  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

  “磨憨不仅是中老边境的重要节点,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在这里传承,我们一起去看看吧。”近日,巴基斯坦博主宋雅丽、西班牙留学生叶悠莉相约来到中老边境磨憨镇磨整村,共同体验在这里世代流传的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和瑶族刺绣。

  磨憨镇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,地处中老铁路、昆曼公路的关键节点,是中国与中南半岛的交通枢纽之一。绿树环绕中的磨整村,如同镶嵌在中老边境上的一颗翡翠,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、民族风情和现代化蜕变,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边陲画卷。

宋雅丽(左)和叶悠莉(右)体验傣族慢轮制陶。视频截图

  刚一来到磨整村,宋雅丽和叶悠莉的目光便被牢牢吸引。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寨门在村口矗立,村中道路干净整洁,一栋栋傣家小楼错落有致。

  “自2021年云南启动边境幸福村建设工程以来,磨整村的变化可大了。”村民周清香热情地向宋雅丽和叶悠莉介绍,曾经的磨整村基础设施落后,村容村貌杂乱。如今,村寨干净整洁,处处有绿化,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墙绘引人注目。

  周清香说,磨整村的美丽蜕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。她也抓住时机,利用自家的泰陶工坊推出傣族慢轮制陶体验服务,让游客得以亲身感受西双版纳这一传统技艺。

 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已有四千多年历史,饱含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与快轮制陶不同,傣族陶匠以手拨动木质陶轮,依靠纯手工塑形使陶器呈现出质朴自然的风格。

  “我正在学习直播,希望能通过直播让创新的傣陶制品发往全国各地。”周清香说。

  离开傣陶工坊,宋雅丽和叶悠莉前往磨整村的一家瑶族服饰店,店铺内各式各样的瑶族服饰琳琅满目。“这些衣服上的瑶族刺绣针法细腻、图案独特。”宋雅丽不禁感叹。

  服饰店的主人赵改玲介绍,瑶族刺绣历史悠久,承载着瑶族千年的历史与文化。“随着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条件好起来,我们瑶族服饰在保留古老图案的基础上,用料、颜色搭配等都提升了一个档次。”赵改玲说。

宋雅丽(左)和叶悠莉(中)试穿瑶族服饰。视频截图

  宋雅丽和叶悠莉忍不住将两套瑶族服饰试穿上身,异国风情与瑶族文化相得益彰。“传统和现代共存,自然和人文交织,这正是磨憨的魅力所在。”宋雅丽说。

  叶悠莉则认为,在磨整村,各民族的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也得到交融创新,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创建了美美与共的和谐家园。

  宋雅丽和叶悠莉在磨整村的传统文化体验之旅,是“边城故事多”——海外体验官直拍云南省边境幸福村系列视频中的故事之一。该系列视频由中国新闻网、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、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联合出品。5月19日起,视频在中国新闻网、缅甸金凤凰报网、M Time缅甸视窗、柬埔寨酸角树新闻网、老挝万象时报网、斯里兰卡Daily News、巴基斯坦外交视野等平台上线,每天一集,连续展播6天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外交部介绍王毅与伊朗外长通话细节

在台湾南华大学的学生林羿汎眼中,泉州是一个很有亲切感的城市,繁华的商业区中隐藏着红砖古厝,处处皆有惊喜。“我喜欢传统建筑,此行给了我很多摄影素材。同时我还能和同行的大陆同学、台湾同学沟通交流摄影和剪辑技巧,收获颇丰。”

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

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周玉林在致辞中称,目前,数据要素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结合,仍面临市场化程度低、数字化场景挖掘不足、数据基础设施缺乏信任等问题。他认为,汽车行业数据与交通、金融、能源、环保等领域数据融合,将在汽车“研—产—供—销—服”全产业链发挥乘数效应,在“人—车—路—网—城”全生态场景产生指数效应。

世界500强对话湖北 1280亿元项目签约

活动现场,新人们还发出了“‘植’子之手,‘树’写幸福。共建绿美湾区,共创美好家园”的倡议,呼吁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爱绿、护绿、增绿,共同谱写绿美生活新篇章。不少新人表示,会将这份对绿色生活的热爱与承诺带到未来的婚姻生活中,用实际行动为绿美广州、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。(完)

北京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增至612种

2024年10月28日,在海淀区万泉庄路和万柳中路交叉口附近,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,王宇、黄树焘勇敢无畏,挺身而出,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。王宇,是一位棒球教练,今年53岁,土生土长的“老北京”;黄树焘,今年43岁,是吉林通化人,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成了“新北京人”。

民盟中央卫生与健康委员会、社会服务委员会工作联席会议召开

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蒋娟表示,对医院来说,将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作为今年的重要工程,是一件期盼已久的事。“从当前情况看,‘护工’从业人员大多年龄偏大,文化程度不高,来源五花八门,没进行过规范的培训、专业性不足。而且有的护工没有挂靠公司,一旦出现问题就消失不见,病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,服务质量也得不到保障。”蒋娟直言,就医院来说,针对这一人群的管理一直存在诸多难题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